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新北投車站與北市圖北投分館


★【我們的生活。北投的明日】特展
展覽時間:2017年9月9日~2018年1月14日
展覽地點:新北投車站(新北投捷運站旁)

帶小朋友出門的時候,通常帶著工作時隻身在國外出差的探險精神,重新發現適合小朋友玩耍的地方,台北市突然就會變化成另外一種風貌,好像一座大遊戲場,有樂園、博物館、大公園、也有訴說歷史故事的古蹟文物。



今天打算造訪市圖北投分館時路過新北投車站,是北市僅存的百年車站,站體為木造結構,台鐵北淡線因改建捷運而廢線,新北投車站於1988年開出最後一班列車後即被拆除,車站本體拆遷至彰化台灣民俗村,2003年居民發起老車站返鄉運動,由地方人士與北市文化局奔走下,2014年將車站編號、拆解運回台北,今年於原址附近竣工,重新對外開放。當年不用釘子就蓋起來的車站,所使用的數種卡榫都展示在車站內供大家嘗試拼裝,引起眾多小朋友的興趣,大呼這木工比積木厲害多了呀!

    在北市圖聽了好多場英語故事,其中Granny Jo的故事時間最是令人佩服,說學逗唱外加滿場飛舞,要是我也這樣講一場,一定覺得一身骨頭都要散開了!可是Jo都快70歲了!而且granny Jo是香港人,或許這個身份給了她一個好理由,所以她的時段是完全聽不到一個中文字的,但也因為這個身份,更加欽佩她如此賣力投入為台灣小朋友說故事,甚至一路發展至今成為故事巡迴列車的規模!

    很高興她這個週末在北投分館開講,正好帶著小朋友們造訪這棟坐落在北投公園內、舉世聞名的綠建築圖書館,風景優美又有granny Jo說故事,再順路吃一碗「北投最強」的粟家牛肉麵,感覺很完美啊!


 

    今天的繪本是David Shannon的《Duck on A Bike》,Jo奶奶一邊給小朋友說故事,一邊帶大朋友看門道,介紹這位凱迪克獎得主的其他作品,大寶正好讀過《No, David!》,她今天才知道還有《oh David》《oops!》《uh-oh, David!》《David Gets in Trouble》…一大串,覺得David很像小寶的翻版,笑歪了。

    沒有一個中文字的故事時間讓孩子一開始摸不著頭腦,不過Jo奶奶反覆的動物擬聲、重新歸納故事、預告和回顧,再搭配圖像與歌謠的延伸活動,90分鐘讓小朋友收穫好多,最後說真的也用不上中文了!

    今天惟一的缺憾就是原本開在新北投站外的粟家牛肉麵已經變成大戶屋,以後想吃只能跑回老店去了(汗)!

留住筆下童真 別要求孩子仿畫



    開學半個月了,大寶的教室外牆上貼滿圖畫,看了兩三天一直沒看懂在玩什麼把戲,趁放學的時候問大寶她的畫在哪兒,才知道是「訪問坐在對面的同學,把他喜歡的東西畫下來」,原來大寶畫的是別人,於是又去找出同學畫的大寶在哪,其實是這一張。大寶解釋的同時,老師加料說大寶和同學畫對方的時候,兩人的對話實在太好笑了。

    同學畫完大寶之後,問她「妳喜歡什麼動物?」她答「貓咪」,同學畫了一個貓頭,問大寶「貓咪是什麼顏色?」她答「灰色」,於是同學在旁邊畫了一片灰色色塊,再拉一條線指向貓頭,大寶開始提醒同學「我的頭髮!我沒有頭髮!」可是同學沒在聽,又問她「喜歡吃什麼?」她答「甜甜圈」,同學畫甜甜圈的同時,大寶還是一直碎唸「我的頭髮…我要頭髮…」同學還是沒有理會,又畫了左上角灰色的圓形、加上兩個黑點,大寶說,這是同學自己亂加的,她沒有說要畫什麼。中間長得像外星人飛碟的其實是一隻蝦。最後這幅畫交到老師手中的時候,大寶還是一直說「我的頭髮、我沒有頭髮……!」老師稱讚同學非常認真,都有用心塗色,而且塗好塗滿!
    老師說,這堂課真是讓她笑歪了,因為有一位同學回答「喜歡小熊」,結果對面的同學畫不出來,反問「我不會畫熊,不然你今天假裝喜歡一下小狗好不好?」還有一位同學說「喜歡橘色的小熊」,可是對面的同學說「怎麼辦?盒子裡面沒有橘色蠟筆,今天改成喜歡粉紅色好不好?」結果為了沒有橘色,又不想換成粉紅色糾結了很久,兩人糾結到幾乎無法再繼續畫了……。
    一群年齡差距兩歲以內的孩子,有的畫畫筆法已經非常工整漂亮,老師特別指出一幅畫中的人物,小朋友已經會畫直線轉彎用簡筆畫出衣服的形狀,說「這種筆法就是大人教他衣服要這樣畫,於是他就定型了,每次要畫人的身體就一律這樣畫。盡量不要指正小朋友說這樣畫不對、身體不是這樣、衣服不是這樣,他就會捨棄自己的看法,可以先引導孩子觀察,再讓他自己畫,他就會愈畫愈好。」

    老師解釋幼兒剛開始畫人物的時候經常沒有頭髮(或非常稀疏),連軀幹、四肢都只有最基本的線條而已,然後隨著熟練而日漸複雜,軀幹四肢才有比較明顯的色塊。老師非常喜歡這些畫作裡宛如外星人來塗鴉的線條,「這真的是我們大人怎麼模仿都畫不出來的!每次看到都覺得好可愛喔!」
    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是印象派大師,日後他們會愈來愈寫實,再也看不到這種好像來自外太空的筆觸了。做父母的我們當然急著看孩子成長發展,要符合現實生活的標準,最好還有超越同儕的優秀表現,不過這讓大人都少了耐心,把孩子留在屬於他們的世界裡久一點、慢一點,他們才能自己開出一朵獨一無二的花呀。

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混齡編班的迷思 耐心、寬容、體貼-兄姊的人格特質


    小寶出生之後,大寶的人生也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且不總是快樂的。

    有一天,桃樂比和巧虎一起坐在公園裡訴苦,桃樂比說:「我們又不是自己選擇要當大哥的!」(可愛巧虎島)

    大寶經常抱怨「為什麼小寶弄亂的、亂丟的玩具,都要我來收?」當然沒人會要求她收拾,但是會「拜託」她收拾,帶著小寶一起收;大寶雖然嘴上抱怨連連,但也愈來愈有家姊風範,我們從不吝於稱讚她。有的時候覺得這好像是身為兄姐的無奈,但看著小寶一路模仿大寶的成長過程,又覺得這是身為兄姐的一種天命和祝福。

    小寶下課後經常和大寶的同學玩在一起,一年來他們看著小寶學走路、學說話,都很關注他,不是拖著他到處逛校園,就是輪流抱著他玩,猜他有多重。小男生喜歡玩球,他們也樂意和小寶一起玩,即使他丟不準、跑不快、耍無賴,大家也會容忍他,幾乎沒人會有異議。

    仔細觀察在家裡排行老大的同學,對小寶尤其多點耐心,更懂得呵護小寶也對他更多寬容,和沒有兄姐的孩子把小寶當成活玩具的對待迥然不同。有趣的是,即使是在家裡排行老三的小班同學(他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喔),也能像個大哥似地耐心帶領小寶玩球,教他技巧,還會排擠其他同學讓球給小寶呢!

    最近又是招生入學的季節,每年照例要聽幾場家長說明會,一講到公幼的混齡編班或蒙特梭利教學方式,總免不了有家長發問質疑混齡編班是否不利較幼小的孩子(或拖累較大齡的孩子)?

    校方的回答雖然很制式,卻是少子化年代的家長很少思考或嘗試接受的觀念: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扮演固定的角色,可能是兄姐、可能是老么,也可能是排行中間;於是當兄姐的沒當過弟妹,當弟妹的不懂怎麼做兄姐,混齡讓他們扮演弟妹,也扮演中間的孩子,也有機會當兄姐。

    不到2歲的小寶沒有機會當哥哥,不過在身邊眾多3-5歲兄姐包圍之下,也造就他為人慷慨大方的性格,所有的玩具都樂於分享,鮮少看他霸佔不肯放手,他也非常喜歡交朋友,對主動示好的哥哥姊姊十分熱情。反倒是大寶覺得無聊的時候喜歡搶走小寶手上的玩具,然後一大一小上演全武行……。

   有一天跟老師聊起大小寶,自身也排行老大的老師哈哈一笑說:「每個老大都會經歷負責幫弟妹善後!這是他們人生的一部分!」可不是嗎?將來出了社會,和各種不同年齡的人一起工作,能穿梭期間游刃有餘,也是很重要的領導特質啊。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小寶的語言啟蒙】擺脫「不要不要!」開始學說要、好、謝謝

小寶(20m)正咿咿呀呀、比手畫腳地跟姊姊爭執兩人中間的那條扶手究竟是誰的。

很多人說男孩學說話慢一點,其實也不一定,早說話的男孩我認識好幾個,小寶就比大寶更早開口說話,而且詞彙豐富得好像每天都在增加!

大寶咬字非常清晰,小寶則是很早開口說話,最近又被問了不少次「我怎麼教小孩說話?」仔細回想一下陪大寶和小寶學說話的過程,發現對大寶管用的招數對小寶也都管用,好像真有找到一點辦法!

★實踐「說不要」的後果

大寶約莫近2歲開始說話,重覆講「不要不要」的時候,就不斷讓她體驗說不要的「後果」,例如想吃的東西被沒收、想看的書被拿走、想玩的活動被取消,於是她對於該不該說「不要」態度是很謹慎,加上她愛讀繪本故事快速豐富了她的詞彙,比起說「不要不要」,她更急於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不要不要」的日子很快就成了過去式,平時媽媽讀繪本給她聽,她還會主動要求換她說給媽媽聽,滿三歲的時候她就敢自告奮勇要說故事給別人聽了。

大寶自從開始說話,就屢次因為咬字清晰完全沒有「操零呆」讓初次與她對話的大人受到不少驚嚇;小寶可能因為家裡有個愛說話的姊姊,19m就已經開始說三個字的短句例如「好吃欸」,而且挺清晰,多學了幾句之後,幾乎很少聽見他說「不要不要」。

★重覆使用相同的詞彙 / 動詞

小寶正要開始說話,可是他整天跑跑跳跳、爬上爬下,完全無法坐定看書,想引導他別說「不要」來說點別的,完全靠姊姊跟他搶玩具時吵架的對話來影響他,可是從吵架學說話也不是辦法,何況大寶多數時間在學校呢。

這幾天突然發現20m的小寶會說「好」、「可以」、「要去」、「要吃」、「想參加」、「好吃欸」、「找姊姊」……才驚覺原來媽媽每天問他的話都聽懂了。
「好不好?說『好』!」「好!」
「可以嗎?」「可以…」
「要不要去玩?」「要去…」
「要吃嗎?」「要吃…」
原來小寶有默默地認真學說話!他知道用相同的字對應回答,就連不小心跌倒摔一跤,還會邊哭邊說「要乖!」顯然是因為每次摔倒媽媽都重覆說「跑太快了,不乖!」

餵飯也是學說話的好時機,教他認識食物之外,貪吃的時候教他說「還要喝(湯)」、「還要吃(飯)」。不管問他什麼總是點頭,他可以很肯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大人也會依照他的意願執行,根本不需要靠著講「不要不要」來展現嬰兒的支配欲了。

小寶調皮搗蛋的時候,如果直接威脅他,他也會急著反駁:
「不讓你去玩了!」「要玩!」
「你亂吐食物,不給你吃!」「要吃!」
「你不乖,不要參加好了。」「參加!」
「不讓你去!」「要去!」
這樣對話還能同時收服不乖的小寶,一舉兩得。

每天對他說「早安」,他現在也會回「早」。
經常對他打招呼說「Hi」,他現在也經常問候別人主動說「Hi」;離去時說「byebye」。

★少說疊字的好處

不少過來人建議少說疊字,省去未來矯正的時間,我很認同,能直接學會標準的用字遣詞,還可以更快學習更多的詞彙,加上舉一反三的能力增強,很快就邁入語言爆炸階段了。(小寶惟一擺脫不了的疊字,就是「吃吃吃…」😅)

各種動詞小寶都用得很正確,偶爾還會五音不全地唱起兒歌呢!可是小寶也不是小傻蛋,即使他總是點頭、說「好」、「要」,可是有一天,有鄰居問他「uncle很帥對不對?」本來期待小寶一如往常地點頭如搗蒜時,他居然一動也不動,好像剛才沒有聽懂一般……。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家庭經理人的工具書《喜之客:super阿嬤的超級教養術》


小寶今天早上第一次把自己的整籃髒衣服一一裝進洗衣袋,雖然是媽媽用雙手幫他撐開洗衣袋給他裝的,但看著他裝完之後興奮給自己拍手說「棒」我也好開心。

我一直挺迷戀阿嬤教養術的,我也喜歡看《佐賀的超級阿嬤》。住在台北市中心這種連托育、家務、買菜送菜……任何事情都可以花錢買到服務的城市裡,我不由得更加信仰傳統家庭什麼都叫小孩子參與的生活型態,不願意養成孩子只要有任何缺乏,就立刻想到「花錢買一個」的解決方案。在不知道如何執行之前,我只是模仿我的媽媽,猜想如果是她處於我的情境下,會怎麼帶小孩。

因為徐玫怡介紹《喜之客》,我才找來看,我從不知道做家事、帶孩子融入日常生活這麼簡單的事情,竟蘊藏了如此深奧、影響長遠人生的教養目的。

帶大寶遊戲的過程中,明顯發現她對玩具的耐心還遠不如她對真實生活的興致,對她來說,扮家家酒都是「假的」,跟著媽媽下廚才是「真的」;玩具只是假的飯鍋和一團塑膠做的米飯,拿量杯去量米、洗米、按下電鍋才是真的。她不喜歡照顧洋娃娃,但是她熱衷照顧真的小寶。她玩看醫生遊戲,開給病人的藥品是她喝完洗乾淨的藥水罐、針筒也是媽媽拿來餵藥用的醫療用針筒。「真的」比「假的」好玩,那還要玩具做什麼?我可以把杯碗瓢盆全都借給她。

要孩子投入參與家庭日常,我常覺得需要很多小心機,阿嬤累積一輩子的經驗,再瑣碎無聊的家事再她看來都有無比的教養價值,她把孩子貼身帶在身邊,她忙、孩子跟著她忙,她休息,孩子跟她一起玩,生活即教育,孩子好像不需要任何玩具了,整個生活空間都是充滿趣味的遊戲場。

這是一本有五個孩子的阿嬤寫的可愛小書,也有對現代母親的期許叮嚀,阿嬤看孩子有不嫌麻煩的慈愛眼光,也願意動腦設想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溝通。「喜之客sitsuke」是日文漢字(身美),看照片就感受得到阿嬤優雅聰慧的氣質,既不犧牲媽媽的便利也不對孩子嚴厲的完美平衡,忙碌不堪的主婦生活在她的設計規劃(對,有心機的規劃)下變得從容自得,而且凡事親力親為不勞他人,儼然「資深家庭經理人」的氣魄啊!